第八十七章_清穿之侧福晋年氏
海棠文学 > 清穿之侧福晋年氏 > 第八十七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八十七章

  第八十七章

  那个孤零零被抛弃在翊坤宫的小宫女,经历过张荣昌几次审讯后,终究没有抵住内心的恐惧,把所有知道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

  她是稀里糊涂被人塞到翊坤宫的,原以为是自己运气好,能伺候贵妃娘娘这样的宠妃,后来有人找上她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是被人挑中给贵妃使绊子的。

  和她接头的是个四十出头的太监,只要按照那个太监说的做,她就能拿到五十两银子。

  最初她也不敢,把那人的银子撂地上就吓跑了。回到翊坤宫她也不敢和别人说,自己能进来全靠着那人的关系,一旦把这件事捅出去,她就会被打发回内务府,继续干那些又脏又累的差事。

  贵妃娘娘身边的春玉姑姑、红泥姑姑人都很好,她是打定了主意在翊坤宫好好干活,说不定会那天就能被两位姑姑看重调到殿内伺候。

  后来不知怎的,那人又联系上自己,自己家里的情况他知道的一清二楚,甚至还知道了自己额娘原是阿玛亲弟弟的遗孀,这件他们家里极力掩盖的丑事。

  她惊慌失措地赴约,以为那个太监会让自己做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结果,那人只是让她挪动一盆月季的位置。

  只要轻微地挪动一个花盆的位置,自己就能得到五十两银子……她从来没想过银子竟然那么容易赚,只犹豫了一个晚上,她就答应了。

  接下来的几次,那个太监的要求依旧很简单,让她摆了两块石子儿在老槐树下,用泥在墙角堆一个拳头大小的土包,偷抹与自己同住一屋的宫女的发油……

  宫女跪在地上哀求张荣昌,“张公公,我罪该万死,求您给我一次恕罪的机会,我会配合贵妃娘娘把后面的人吊出来。”

  能混到管事的太监,没必要堵上自己的性命来涉险。

  刘常在的意思,就是静嫔的意思,静嫔这样有恃无恐,无非是背后站着太后。

  那个宫女面如死灰,悔恨的泪水无声无息地从她脸上肆意滑落,摆在她面前的只有这一条路了,要么自己悄无声息地没了,要么就让全家人一起来陪自己上路……

  “你的命能留那么久,已经是看在两位小阿哥的面子上。”张荣昌转身,“下辈子若还能投胎为人,记得做事前先想想自己的家人。”

  张荣昌冷眼看着她,“既然那人能查到你家里,翊坤宫更是能把你祖宗八代扒得裤底儿都不剩。既然你一开始选的就是阎王爷那条道,就莫怪别人不给你留生路。”

  看着手里写了刘常在名字的那张纸,年若瑶嗤笑道:“这次又是给人挡了刀呢。”

  不知不觉间,她已经攒了三四百两银子,有了这笔钱,到了年纪出宫后她还能买一个铺面养活自己。对银子的渴望已经战胜了心里的恐惧,她做事越发得心应手肆无忌惮。

  想到裕嫔说过的话,年若瑶让她帮忙在各处偏僻地方查符合那个宫女描述的体貌特征的太监。

  四十岁上下的太监,宫里有不少。这个年纪的太监,要么坐上了管事的位置,风光又体面,要么大半辈子庸庸碌碌,只能待在紫禁城一角混日子。

  庄太医每天都会来翊坤宫给年若瑶请平安脉,贵妃生产那日,翊坤宫发现了用朱砂写了四阿哥生辰八字的纸,不久后就能传到熹嫔耳朵里。

  直到上一次,太监眼睛炯炯有神地看着自己,“把这个放在你第一次挪动的花盆底下,事成后,我再给你一百两。”

  她急匆匆回到后罩房,当看清楚那人强硬塞给自己的东西后,颤栗不已。

  除了生母和养母,谁会这样清楚的知道四阿哥的生辰八字,就算自己能打听到,也要费不少功夫。

  再想回头却为时已晚,这么长时间她甚至不知道自己在给谁效命。

  “张公公,我……”宫女绞尽脑汁地回忆那个太监,企图从自己和他为数不多的几次见面里查到什么蛛丝马迹。

  裕嫔那边速度很快,几天后就把范围缩小到了十个太监当中。接下来,不用裕嫔帮忙,张荣昌从里面挑出了那个人,西六宫倒夜壶的一个太监。

  自己已经一步步陷入了别人挖好的深渊,她和那个太监已经牵扯不清了,一开始的五十两挪的不是花盆,是她脖子上的脑袋。

  她这次要睁大了眼睛瞧瞧,熹嫔为了四阿哥,能和静嫔拼命到什么程度。

  ——

  这次生产完后,年若瑶的身体比之前两回都要虚弱,日常饮食吃的也是温补的东西。

  七阿哥和八阿哥由各自的奶嬷嬷照看着,对这两个孩子,年若瑶更不敢掉以轻心。在隔壁东次间给吊了两个悠车,与她的床榻就隔了一扇门。

  经历过那天的凶险,春玉、红泥、张荣昌几人越发细心。

  福嘉自从那天发生的事情后,沉寂了一段时间,还是淑慎几个小姑娘前来找她,才重新露出笑容。

  听闻,皇上已经在给淑慎物色额驸了,几个小姐妹聚在一起,说起了闺阁女儿家的悄悄话。

  和惠再见到福嘉,忍不住红了眼眶,承了贵妃娘娘的情,前些日子她见到了怡亲王福晋。

  贵妃甚至贴心地让她们这对昔日的母女单独在偏殿待了一炷香的时间说话。

  和惠知道这是贵妃娘娘怜惜自己,尽管心里十分不舍得怡亲王福晋,她还是很快从偏殿离开了。

  贵妃娘娘膝下有三子一女,都能注意到自己的情绪不佳,和惠心里对翊坤宫越发亲近。

  七月二十八,七阿哥和八阿哥满月当日,皇上下令把贵妃所在的年氏一族一百七十余人,从汉军镶白旗抬到了镶黄旗。

  不仅如此,还把年氏和其他抬旗人合编为新的佐领,作为年氏为世管佐领。

  消息一出,六宫震惊!

  抬旗,这是何等的荣耀,她们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全都发生在贵妃身上。

  后宫嫔妃争宠谁不是为了自己和家族,贵妃不仅自己过得好还带着整个年家起飞,飞到了她们根本碰不到的高度。

  两位阿哥的满月酒,太后身体不适就没来,只让人给两个孙儿送了礼。

  七阿哥和八阿哥被翊坤宫捂得紧,除了和贵妃交好的几个嫔妃其他人都没机会见过。刘常在伸长了脖子,终于看到了传闻中给年家带来好运的两个阿哥长什么样。

  “比寻常孩子小了一圈,跟猫儿似的。”刘常在贴着静嫔耳边道。

  贵妃的福气,后宫哪个嫔妃不想要。刘常在的语气说不上好坏,她对贵妃的态度早就从以前的敌意变成现在的羡慕。

  静嫔突然有些庆幸太后今日没来,不然看到皇上赏赐给年家那么多恩典,对自己母家乌雅氏却挑挑拣拣,好处只挑小的给,非得气出毛病来不可。

  “太后娘娘的身体怎么样了?”刘常在记得太后这几日卧病在床,不知道是真的生病了还是生气不想看到贵妃出风头。

  她到底是从永和宫出来的宫女,对太后这个原主子还是有些敬畏和关心。

  “太后娘娘上了年纪,太医说都是小症状,仔细养着便好了。”静嫔去慈宁宫看望过两次,太后只是脸色比以前差了些,下地走路是不成问题的。太医只让在饮食方面忌口,连药方都没开。

  刘常在重重叹了口气,太后是静嫔的倚靠,她也希望太后康健,能一直护着静嫔和四阿哥。

  隔壁的郭贵人已经和裕嫔一起聊起了熹嫔,话音时不时传到静嫔耳朵里,静嫔的脸色却越来越差。

  最近永寿宫那边动静不小,熹嫔虽说在禁足,这些日子却托着人给皇后娘娘送了不少东西,甚至还往自己这个四阿哥养母这里送了好几匹布料。

  表面上和自己和和气气,背地里打的什么主意,静嫔多少也猜到了,熹嫔想从永寿宫出来。

  一旦她和熹嫔为了争夺四阿哥斗起来,看得最开心的就是翊坤宫。

  六阿哥比四阿哥小了六岁,等她们缠斗几年,翊坤宫的几位阿哥也长大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贵妃开始反击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bjyj.com。海棠文学手机版:https://m.hbjyj.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